Bacysoft.cn

 找回密码
 邀请注册
查看: 259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章] 1.1 OSI 参考模型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22: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cy001 于 2012-4-19 16:22 编辑

早期的网络,都是由大型公司开发的私有系统,比如:IBM 的 SNA 网络系统,DEC 的 DECNet 网络系统。这些网络的操作系统和与之配套的网络协议都是针对小型机和大型机开发的,他们都无法也不愿意与其他的系统互相通讯。无论是 IBM 开发的 SNA 还是 DEC 开发的 DECNet,都没有想到今天如此复杂多样的计算环境,而去开发一套能够互相兼容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并能够彼此交换数据。

你可以想象,这些私有的系统很难互相通讯。很有必要尽快建立一套工业标准用于让不同公司开发的系统能够互相通讯和共享信息。在70年代早期的时候,美国国防部(DoD)开发了一个交互通讯模型,这个模型成为 TCP/IP 协议集的前身。DoD 模型由四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分工。模型中的每个层次均定义了协议和硬件的功能,以及层次之间如何分工协作。

然而,这个模型已经被80年代早期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 OSI 参考模型所取代。 OSI 参考模型由七个网络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网络功能。(参见图1.1)
Translated By Bacysoft.cn
OSI 参考模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人员在设计产品时有一种可以遵循的网络体系结构,以使得相似的或者不相似的系统能够无缝的连接。使得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协议、网络架构、以及一些更加底层媒介能够互联。虽然这种无缝的连接总是不够完美,但这确是 OSI 参考模型的主要目标。

在 OSI 模型之前,已有的协议无法轻易的与其他协议互联。即使是重新修改这些协议也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现在呢,大多数正在应用中的协议和硬件都是生产厂家按照 OSI 参考模型的指导方针生产出来的。今天迅捷的数据交换和无缝的网络互联,以及多样化的计算环境要求这些公司必须遵循一个标准化的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七层模型。这些层代表着一系列需要遵循的功能和标准。模型中的每一层并没有明确定义哪些功能是要实现的,仅仅是定义了这些功能应该出现在哪一层以及层次之间如何交换信息。

每一层中的功能能实现多少,取决于商家和制造商。每一个制造商都可以自由的决定如何在硬件或者协议中去实现每一层的功能,可以更加接近模型,也可以远离。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总是不尽人意,因为各个商家都在按照自己的希望的样子去设计产品。但是,无论如何至少现在有了一个可用的用于解决兼容性的模型了。

OSI 参考模型定义了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
• 应用层(第七层)
• 表示层(第六层)
• 会话层(第五层)
• 传输层(第四层)
• 网络层(第三层)
• 数据链路层(第二层)
• 物理层(第一层)

总得来说,每层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义,包含了数据包从线路上发送到远端站点的全过程。商家可以决定如何去实现这些功能的细节。也就是说制造商或者开发者决定这些细节如何工作,因此厂商只需要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层次上去实现它们。如果某个组织或者商家按照 ISO 提供的指导方针去开发产品,那么结果是这些产品将比较容易与其他同样按照相同模型开发的产品集成在一起。

记住,当你在打包用于连接远端主机的数据时请务必使用 OSI 模型。

OSI 参考模型不被用来处理本地的数据,例如,当你坐在电脑前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保存一份文档到本地硬盘。你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最后保存文档的位置是本地的电脑,所以这些信息是不需要发送到网络上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程序通过内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用来出来保存文档到本地磁盘的整个过程。

无论如何,如果你希望在远程主机上实现相同的功能,OSI 参考模型以及每一层所附带的协议是必须的。在访问远程资源的时候,源主机必须通过网络连接到其他设备上去访问文件,而必须有一些设备负责转发数据。

如何实现这些呢,访问远程文件的请求首先将被本地电脑截获,然后为其加上数据包头以及控制信息,这样目的地才能知道如何处理这个请求以及如何回应。有关头部和控制信息的相关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京ICP备08000958号-1|腾讯云|阿里云|联系方式|Bacysoft.cn

GMT+8, 2024-12-26 16:41 , Processed in 0.0125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